田萌 四川在线记者 边钰
张琪凯擅从复杂的关系、文化冲突中洞察到艺术表现的内在张力。在成都驻留期间,他将自己安放在新的环境,摒弃了过往熟悉的创作经验和方法,顺“势”而为地用新的观念去创作。8月29日,“势——张琪凯个展”正在成都麓山美术馆展出,展出28件(组)作品,作品形式包括水墨,大型装置和影像等。这些作品源于他对疫情后的现实感受和思考,并通过对不同媒介元素的自由运用,对“势”这一概念进行重新构建。谈及展览,他认为“这是在成都驻留的一个小节,而非完结。”
墨石 / 纸,墨,石头 / 尺寸可变 / 2021
凭装置作品《天林》、《禅园》分获意大利亚洲当代艺术双年展金奖、首届布拉格双年展优秀作品奖,张琪凯的作品给人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格调。在这次展览中,观众可以在大面积的留白中,体味东方禅意美韵。墨、纸、石头、竹子、白纱、钢等元素恰到好处运用在作品里,不仅在整体上简化了内容的繁冗,还以精练的材料转化生成了新的观念,使得呈现出的效果既强调材料与材料之间形成的张力关系,又暗喻了这种关系中所暗含的某种矛盾、冲突。
什么是“势”?麓山美术馆艺术总监田萌是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他介绍,展览主题“势”来源于中国的传统书法,字体中的笔势构成了张琪凯的美学观念。在这次新的艺术实践中,张琪凯呼应了这一概念,并扩展了这一概念。他解释,在绘画中,“势”体现为不同物质在纸上自动生成的痕迹;在自然物装置的物理学的关系,“势”是物体之间的力学关系,以及力向非物质空间的延伸。这种“势”与周围的空间、物、人构成了一个开放的现场;在互动的装置中,“势”是在观众介入中的运动与协调。因此,“势”获得一种全新的诠释,并成为一种当代艺术的方式。
现场,在一系列使用自然物的装置中,张琪凯在不同的物体之间建立起不同的结构与力学关系。比如在《势》中,他利用竹子的弹力与石头的重力,通过一根麻绳使其二者之间形成一种弩张之势;在《恒》中,他利用杠杆的作用使竹子与石头之间形成一种力学的平衡和视觉失衡;在《石骨》中,他使用石头和小树枝之间制造了泰山压顶般的险势等等。
势 / 石头,竹子,麻绳 / 尺寸可变 / 2021
在另外一些作品中,张琪凯将“势”作为一种等待显现的状态。这类作品不是通过物体之间的结构关系呈现出一种直接可感的力学关系,而是一种等待力学关系的介入。确切地说,这是一类参与性的作品。张琪凯设置一定的规则,等待观众的介入。观众的介入即是力学关系的介入。比如《方台》是一个利用钢材制作而成的方台,上面放置了数千颗大小不同的钢珠。在没有观众介入时,方台是静止不动平整地放置在展厅。等到有观众前来互动,无论其从方台哪个方向上去,都会导致方台的失衡,钢珠将朝下沉的方向滚动并发出巨大的声响。“这件作品中‘势’是在关系中显现。把从对自然物之间的关系引向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也是将自然物与力的美学引向了社会关系的美学。”张琪凯解释。
方台 / 钢结构,钢珠 / 500×500×35cm / 2021
独立策展人冯博一评价此次展览“新”意足:“张琪凯这次在麓山美术馆驻留的创作相比于他在2017年时的个展有很大的不同。第一,这次展览所探讨的观念和问题与他在欧洲的留学背景有很大的联系与差异,这次展览的作品更多的带有东方的禅宗思想和美学意味。在经历过西方艺术环境的学习和浸染之后,再转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第二个特点是他利用竹子、石头等这些静态的材料来表达内在的问题和互动关系,尤其是物体之间的动态趋势,这些与物派的表达方式和观念有所不同。”
据了解,展览将对公众开放至10月17日。
成都麓山美术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