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边钰
历时10月,由蜀中10名美术工作者精心创作的100米长卷《江源第一峰图》《新时代唐昌图》于日前面世。这是国内首幅100米夏布山水画长卷和蜀中川西平原山水画长卷。作品采用中华民族特有的中国画艺术形式——山水画长卷进行创作,画面内容丰富。画中不仅打捞出都江堰、唐昌的自然人文盛景,还以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将两地的时代气象和发展变迁收录于卷。
《江源第一峰图》 局部图
据了解,作品始于2020年,由中共都江堰市玉堂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中共郫都区唐昌镇党委、政府组织发起,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青城山太极书画院、政协郫都区诗书画院承办。
在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兵看来,这两件作品是四川画家在采风基础上精心创作的长卷,折射出新时代四川美术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他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积极开展主题创作,用手中的画笔为祖国山河立传,最终呈现的作品展现了新时代艺术审美和砥砺淬炼的艺术初心。
《江源第一峰图》 首件用夏布创作的百米长卷
《江源第一峰图》 局部图
《江源第一峰图》 局部图
《江源第一峰图》 局部图
展开《江源第一峰图》,《春》《夏》《长夏》《秋》《冬》五个篇章依次入眼。这件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的巨幅绿水青山图,围绕都江堰水利工程及都江堰人文历史,歌颂了水利工程建设者的伟大,展现了都江堰人民的幸福生活。画中,10位画家匠心独运,将都江堰地区超50余个胜景地标汇聚于卷。画面不仅全景式描绘了峰峦冈阜、坡陀沙诸,山脚溪谷间房舍、小桥、亭阁点缀的景色,还可以看见“清明放水节”等人文场景。整件作品墨彩交融,虚实结合,用写实写意的方式,抒情故土。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国内首幅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夏布100米无缝接创作的巨幅中国山水画。
据了解,《江源第一峰图》由曾强、骆国彬、景志龙、罗汉成、罗 彬、林其祥、张剑、吴小峰、李开元等10位艺术家创作而成。作品分别以“序篇——舜日尧天、山如翠浪”;“古堰春晓、拜水都江”;“仲夏之梦、水雪世界”;“长夏骊歌、金玉满堂”;“大岷秋色、成都载天”;“青城问道、幽甲天下”为场景结构转换。卷首以“更喜岷山千里雪”的银山徐徐展开,卷中是“都江堰—青城山四季”为绿水青山延续,卷尾则用“远眺贡嘎山的金山”收束,一气呵成,气势磅礴。
曾强回忆,去年蜀中九位书画艺术工作者和书画爱好者齐勇辉,在青城后山闲聚时萌发灵感,决定创作一幅新时代题材的中国画长卷《八百里青城图》(后改名为《江源第一峰图》)。
创作过程中几次易稿,才最终定下。李兵则为其撰写序文,他介绍:“画卷长100米、高71厘米,寓意‘百载春秋驭巨轮,辉煌画卷耀乾坤’。”
10位风格各异的画家,要在百米长卷上作画并不是件容易事,“画家风格不同,如何使得最终呈现出的画面风格统一?”曾强说,他们根据每个画家所擅长的板块进行分工,“比如,擅画山的,就负责画整件作品的山;善勾勒树木花草的,就包揽整件作品的花草树木。这样错落着画,最终使得呈现作品气韵流畅,节奏统一。”
《新时代唐昌图》 展现乡村振兴新貌
《新时代唐昌图》局部图
《新时代唐昌图》局部图
《江源第一峰图》起笔创作不久后,百米长卷《新时代唐昌图》也在具有川西坝子古建风味的郫都区唐昌街道梁家大院开笔。曾强回忆,正当他们激情四溢准备开笔之时,未料不久后郫都区突发本土新冠疫情,“这打乱了我们的创作计划,因为不能聚集,我们不少主创只能在自己的书斋、工作室进行绘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依据先前拟定的草稿,将百米长卷均等裁成10张,“然后我们每个人就根据分配,画完自己需要画的内容,再带给另一位画家。就这样接力完成画作。”为了保证内容创作,他们还约定每晚进行视频沟通。
除了不能聚集,在创作中,还有另一个难度——构图造型。曾强解释,“山水画家,一般都擅长画高地错落的山水景,但是考察唐昌时,我们发现这里是平原。要知道,山水画中,要画好平原可不容易,这无疑给创作增加了难度。”
曾强领到的任务是绘制唐昌的韭菜基地,他打笑自己“差点画哭了”。为了增加画面的立体感,他们最终以俯视角度来勾勒唐昌之景,并辅以云雾、树木来形成高低错落之感。
如今,在完成的《新时代唐昌图》可以看见,画卷以“乡村振兴”为主题,以郫都区红色文化基因为主线,以建设唐昌国家农业大公园为题材,描绘出郫都区乡村振兴“走在前列、起好示范”新时代发展新图景。作品分为卷首、卷中、卷尾三个部分,涵盖“春到战旗”“金槌振响”“仙乡人居”“若水田野”“花冠崇宁”“幸福安唐”六个主题。这里,画家以唐昌镇“五河一山”(柏条河、柏木河、蒲阳河、徐堰河、走马河、横山)为背景,以川西林盘农耕文化为基调,串联八个组团、两条大环、形成“一园两环”唐昌国家农业大公园的全景图。
李兵介绍,这件作品在创作中,他曾多次看稿,“长卷抒情与写实结合,采用小青绿作色方式与泼墨彩相结合的绘画之法,探索了川西平原山水创作之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