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胜在四姑娘山上拍花(肖姗姗摄)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成博
今日,《作家》2021年9月号新鲜出炉。封面上,紧随莫言文章《云起处 追鸿鹄》之后的,是诗人、博物旅行家李元胜的一万六千字美文《四姑娘山寻花记》。
此文,源于今年5月15日,由《小说选刊》杂志社联合四川省作协和四姑娘山景区管理局举办的“名家看名山——走近四姑娘”采风活动。作为特邀嘉宾,李元胜与徐贵祥、阿来、徐坤、郑风淑、全勇先、谢有顺等中国当代文坛重量级人物“一起去看山”,足迹踏遍四姑娘山的双桥沟、隆珠措、四姑娜措、布达拉峰、红杉林……通过行走,作家们欣赏“蜀山皇后”的万种风情,了解到四姑娘山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在这个过程中,记者有幸一路追随李元胜,看他看过的山,拍他拍过的花。
李元胜在四姑娘山上拍花(肖姗姗摄)
“这是我第四次到四姑娘山,”回忆起此前到四姑娘山观光的经历,李元胜坦言:“总的说来,前面三次我是对这个地方风景的观光,是一个游客身份。第一次来时,是奔着风景来的,还没有规划出自己的一个方向,对昆虫、蝴蝶、野花没有规划出方向,第二次来是秋天,有一点晚了,我记得拍过沙棘的果实,所以我由此回忆起四姑娘山,是金色的秋天,非常美。”
李元胜在四姑娘山上拍花(肖姗姗摄)
第四次来四姑娘山时,李元胜看山还是山。但在多年的写作与行走中,他有了更清晰的观察方向,“我对自然的阅读才刚刚开始,”李元胜说,这是他为自己新的作品起的题目,也是他当下心理的写照,“实际上我也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对自己野外考察的各种素材进行一个反复的比较和梳理,寻找中间的价值。我觉得它有多重价值,因为我毕竟是一个诗人,去写的时候我会不自觉地调动一些文学的方法,呈现一些文学的效果。”
从追蝴蝶到一切动植物
他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大约从2007年起,李元胜开始对阅读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刚开始是追到蝴蝶,后来蝴蝶到昆虫到野外的所有东西,我就觉得自己拍的太杂,”李元胜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之后,作为作家的经验开始在他的自然阅读中发挥作用,“我当时并没有想到出书,但是我想规划自己的东西,想深入一点。”
《作家》封面
李元胜的自然考察一直有两个主题,一个是西南山地,“西南山地很大,实际上我是把它缩小到大娄山脉和大巴山脉这两个山脉为主的地方,因为大娄山脉是从贵州一直进入到重庆,经过四面山到金佛山,金佛山是大娄山的主峰,是我的重点考察方向。”李元生说,“另外一个考察方向是热带雨林。西双版纳是我考察热带雨林的一个重点,海南我也去的多,我一直是想缩小范围。”
李元胜关注的我姑娘山野生花卉——桃儿蕲(肖姗姗摄)
在热带雨林,他完成了两个阶段的作品,一个是把全国各地与热带雨林相关的内容做了一个系列的笔记,最后出了一本书;一个是以勐海为考察点,做了一本书。“我本来的计划是从西南山地做起,然后到热带雨林,进一步是世界性的一个考察。为此,我先后去了四次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洲,又去了一次南美,实际上我是想做更多的热带雨林的升级版,”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的规划,“我又退回了西南山地来继续做原来的自然观察。”
在这期间,李元胜把目光锁定到大娄山脉,并从中选了贵州的十二背后和重庆的四面山来重点考察。“我在十二背后已经有一篇17000字的考察记录,可能还要写两三个。四面山也已经写了两个作业了。”李元胜表示,他也对四姑娘山所在的横断山脉的野花、蝴蝶、昆虫感兴趣,“所以我一听说要来四姑娘山,我知道这是一个野花的天堂,觉得可以来感受一下,来思考一下我什么时候开始启动对横断山脉物种的系列。我不一定要专门写这个方面的书,但是它会成为我未来十年的一个考察内容。”
轻装上阵步入自然
奇妙的阅读刚刚开始
在到四姑娘山之前,李元胜还到过同样属于横断山脉的九寨沟、丽江、米易,对横断山脉有一些零星的积累。李元胜给自己的自然观察起了个题目,叫“对自然的阅读才刚刚开始”,对此,他解释称,“实际上我也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对自己野外考察的各种素材进行一个反复的比较和梳理,寻找中间的价值,我觉得他有多重价值,第一个有明确价值,因为我毕竟是一个私人,去写的时候我会不自觉地调动一些文学的方法,呈现一些文学的效果。”
除此之外,李元胜觉得对野外物种的兴趣,以及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学习,也会他有了博物的色彩。“对于蝴蝶、昆虫或者植物,我不是一个重视专业的人,我更注意观察、过程中的体验和细节上的一些故事,”因此,相比于博物学家,他更喜欢人们称呼他为“博物旅行家”。
作为“博物旅行家”,李元胜认为自己观察自然时的一大优势就是自己的驳杂。“蝴蝶我喜欢,昆虫我喜欢,蛇我喜欢,我什么都知道一点,却也我不一定一眼看得出来它们属于什么类别。但是我有知识储备,我知道在什么地方去查证他们,知道找什么样的人能够查对他们。实际上我这个背后有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因为20多年的经验,我背后有一个专家库,而且我跟他们互通友好,关系非常好,大家都乐于帮助我。”这样的资源积累,支撑着李元胜把自己的感受和摄影综合起来,做自己喜欢的事。
李元胜尤其强调观察自然时的眼光。在他看来,我们可以用三种眼光来阅读自然,“首先是游客的眼光,游客是非常好奇地、不带任何目标地、很盲目地来到一个地方,睁开眼睛看到他所看到的一切。其次是科研工作者的眼光,他到这儿来是发现一个新物种的。最后是艺术家的目光,比如画家、摄影家的目光,他到这儿来就是来发现新的构图、新的色彩,而且是这些色彩和构图形成的一个完整的视觉空间,还有就是作家,他到这儿来找一些个人的感触和经验”。
但是,在博物旅行家李元胜看来,“其实,把所有的东西都加起来,就是我觉得最好的对于自然的阅读。不是放弃这些,而是把这些复杂的、多重的阅读叠加融合成一个新的文本并进行阅读,我就觉得这样的东西才是我需要的。这样的东西是什么呢?实际上是我们对自然有一种回到原始状态的阅读,同时我们又带着人类知识积累的成熟和审美能力”。
针对这种观察方式,李元胜进一步解释称,“我觉得把这些东西结合起来,就是你来到自然中间的时候,是不需要目标的。你应该完全放松,包括城市里面人与人的关系、你自己处在一个什么尴尬的事业阶段、你的家庭怎么样,你把这些东西就放在宾馆里面,轻装上阵地来到自然里面。”
盛赞四姑娘山
为植物观察提供了美丽背景
最近,李元胜“荒野寻访”系列的第一本书《旷野的诗意》刚刚出版,第二本《望屋山耀》也已交稿。在第四次行走四姑娘山之后,李元胜表示,“四姑娘山可能会在我的第三本里占到三分之一的篇幅,这一本将关注横断山脉”。
关于这本新书,李元胜还在进一步的构思中,“目前我并不知道自己能接触到四姑娘山的多少内容,但我觉得等到秋天的时候你再问我这个问题,我应该可以很明确地回答了。我非常相信,至少春天和夏天的野花会给我迅速的补充上横断山脉野花的空白。”
出于长期的自然观察经验,李元胜认为四姑娘山是观察野化的完美舞台。“首先它具有交通方面的便利性,离成都、重庆两个超级城市都非常近,半天就来了。其次,它为野花提供了一个空前美好的场景,它的蓝天白云,它的雪山,它的溪谷,它的原始森林都成为野花的背景,这在国内其他地方是很难找到的。”
之所以强调四姑娘山在作为野花背景方面的优势,是因为李元胜过去的拍花经验。“我们在进入自然后,看到的绝对不是一朵孤立的花,但很多时候因为环境太庞杂,我们没有别办法,会用105镜头去虚化背景,让它变成一个模糊的宇宙的中心,这个花就像开在一个云团中的一样,非常美。”李元胜表示,“但是你仔细一想,自然到哪去了?把自然虚化成那样子,是不是我们一个永恒的标尺。我能容忍几张照片都是这样,但是如果这一趟的照片全是这样,我在干什么?我干的事情是把野花从它的环境里面剥离出来,而不是在整个环境里面欣赏它。”
李元胜认为,在四姑娘山,野花最美好的环境就是它的所在非常美,它也非常美,“我觉得这使我决定,开启横断山脉的第一站必须是四姑娘山”。
“我们以前对自然的阅读,限制在非常小的种类里面,而且我们对美的认识也是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的。我们会忽略很多残酷的美,会忽略很多混乱、杂乱本身所产生的生命力。”李元胜表示,“所以对我来说,具体的目标其实并不是很重要,比如说我确定了四姑娘山,我会慢慢来做,今年至少还会来3次,过去的4次可以作为我观察横断山脉的第一步,薄薄的一个台阶。我估计我能够完成一个1/5,或者是1/10的横断山脉,就是我喜欢的物种,特别是野花这一部分。”
谈到走进自然的心情,李元胜概括为激动、欣喜。“我觉得人生其实就是慢慢消耗的过程,永远不要急于开启一个什么事情。我觊觎横断山脉已经很多年了,但我不着急。因为我回头,四面山是去过60多次的地方,大门我进去60多次,整个四面山周边还有20多次,我加起来是70、80次四面山周边考察,但是我现在进去仍然有新的发现。”当时,李元胜相信,即将开启的四姑娘山考察将会带给他一样的惊喜。事实证明,确实如此,一切尽在《四姑娘山寻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