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三线”英雄创造不平凡奇迹,国庆继续追剧《火红年华》

2021-09-29 18:14:1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何勇

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

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近期,以“三线建设”为背景的四川原创工业史诗题材电视剧《火红年华》正在CCTV-1黄金档热播,收获了不错的收视和口碑。

上世纪60年代,攀枝花作为三线建设重中之重,在国家号召之下,来自五湖四海的数十万建设者们奔赴这里,以钢铁般的意志,在一片荒芜的山坡上创造出了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

《火红年华》由革非原著及编剧,王文杰执导,林江国、孙宁、朱宏嘉、陈逸恒领衔主演,以十九冶、攀钢、攀煤等著名的三线工业企业为故事原型,通过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的大型钢铁企业——川南钢铁厂的建设发展为剧情主线,全景展现筚路蓝缕的“三线建设”进程,刻画了时代浪潮之下奉献青春的平凡英雄群像。

以个体命运感知一座城的跨越发展

作为一个讲述国家战略的宏大题材,《火红年华》时间跨度涉及四五十年,但却并未采用宏大叙事的方式,而是从底层视角入手,通过参与川南钢铁建设的工人、学生、工程师等个体命运,以活生生的人物,折射时代进程。

剧集伊始,2.5万平米的山岗,要建设一座完全由中国人自主设计的300万吨级别的大型钢铁企业川南钢铁,如此复杂的地理环境上,在全世界都没有先例可循,一场轰轰烈烈的工业建设大幕,由此拉开。

沟壑纵横的攀西大裂谷深处的金江条件无比艰苦,工人、干部、科技人员、青年学生……一大批胸怀理想的建设者相继来到这里,住席棚子、汗洗脸、风梳头,大会战热火朝天。

这是一个完全的原创内容,剧中的大多数人物,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大部分情节,也来自于真实发生的故事。

编剧革非,从2011年到攀枝花开启这个题材的创作,几年间采访了700余人,积累下120万字的采访笔记。在采访中,对于同一个故事,革非也从不同人的回忆来进行互相补充印证,那一段火红岁月,逐渐立体化浮现出来:夏方舟、秦晓丹、乔佳丽、陈国民、季成钢等一批角色也逐渐明确下来。

该剧主角夏方舟,是一位大学毕业的天才工程师,看图纸几乎可以过目不忘,不需要一笔一纸,全靠大脑进行复杂的推演和运算。而不同于此前许多电视剧中塑造的知识分子纤弱的形象,夏方舟既能看得了图纸,也能下得了工地,刚到金江,就与技校生代表比拼“过山跳”,看谁有勇气在高高的空中架子上推着装满砂石的小推车成功到达对岸。

虽然在工业建设方面有天赋,但夏方舟身上也有许多不完美的地方,展现出这个人物的不断成长。革非透露,夏方舟的形象,是自己采访的多位三线建设者的一个集合。其看图纸过目不忘这个本领,就是来自于自己曾经工作过工厂的一位工程师。“那位工程师,对于图纸有着极强的记忆力,看图纸就如‘秋风扫落叶’般,我就把这个设计到了夏方舟身上。”

而剧中作为工人代表的陈国民,是三线建设工地上“四大金刚”之首,其原型则是一位抗美援朝退伍老兵,后来参与到三线建设中,成为一位优秀的技术工人骨干。

“硬核”工业题材彰显科技创新

开播几集以来,《火红年华》中诸多专业冶建场景,获得观众点赞。实际上,在如今电视剧行业,现实工业题材作品并不太多,大量呈现专业场景的更少,但《火红年华》却直面这个问题,想要打造一部“硬核”工业题材剧。

在总面积2.5平方公里的弄弄坪,挑战世界先例建设起一座3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有不少的矛盾和困难。例如第一集中,施工队遭遇了起重物资远远超过可承载量的难题,在没有其他设备的情况下,施工队必须靠智慧和极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导演王文杰,曾执导《孔繁森》《红十字方队》等作品,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如何展现出这些工业建设大场景,也是在拍摄中最难的问题。“那个年代的一些大型的基建设施设备,现在不太能够找到了。”王文杰说,还有暴雨来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呈现画面,也需要想办法一个一个去呈现。

《火红年华》主要在攀枝花拍摄取景。在剧集开始,上世纪60年代,金江还是一片不毛之地,但如今的攀枝花,早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美丽小山城,想要再找到当初那样的实景,也让剧组破费了一番脑筋。

在开拍之前,剧组演员都提前抵达攀枝花,到攀钢等进行采风和学习。主演林江国在剧中饰演夏方舟,他告诉记者,剧中大量专业名词,也是自己拍摄这部剧需要克服的最大挑战,要融入到情节中,不能光靠死记硬背,更要去搞清楚所表达的内容究竟是什么意思。“在拍摄中,也经常去查资料,或者请假专业工程师,这个词为什么要这么说,是什么样的提法。”

革非说,这部剧之所以选择一位工程师作为主角,而不是选择从工人的视角来呈现,也正是希望这部剧能够展现的科学态度——三线建设,并不仅仅是靠挥洒汗水就可以完成的,也离不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敢拼敢想的创新精神。

致敬火红青春也启示当下

王文杰透露,当自己接到《火红年华》剧本时,读完后非常激动,被其中所彰显的一代人的正能量和奉献精神深深感染和打动。

在那个火红年代,青年人们放弃城市生活来到三线,还有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剧中,随着剧情发展,也有一些主要角色,将为了三线建设而牺牲。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英雄。”王文杰说,在拍摄这些牺牲的场景时,自己也下了很大功夫去琢磨的。“他们年纪轻轻就背井离乡,来到这样艰苦的地方,没等到功成名或者看到这座城市辉煌的时候,就已经牺牲了。这是我最纠结最难过的。拍摄当中,我也是都含着泪去拍这些戏的。最触动我的可能就是这些牺牲的烈士,剧本也感动了我。”

尽管创业艰难,但一群理工男们的工地欢乐生活让观众时而紧张、时而捧腹。同时,浪漫的情愫也在这片土地生长,夏方舟和秦晓丹之间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受到了属于那个年代的诗意浪漫。

半个世纪进程里,川南钢铁厂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辉煌,后来又遭遇冲击逐渐没落,面对困境积极转型,不断适应时代发展,最终为企业找到了创新发展的新路子,使老三线企业重新焕发蓬勃生机,持续为国家工业建设输出源源不竭的动力。

林江国透露,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在老年时期,回顾自己一生历程时,无比感慨。“整部戏演完,其实我也跟着这个人物也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有起有伏,很多人为了三线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甚至奉献了生命。”林江国说,但是当自己七八十岁,看到了自己的牺牲和奉献,为一座城甚至一个国家带来了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会觉得自己这一辈的付出是值得的、无悔的。

“个人理想关乎国家命运,国家命运关乎个人命运,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国家而自豪,这不是简单说说,而是要真正去为国家奉献,才能自豪。”王文杰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