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展评⑤|塑造具有时代温度的巴蜀红色英雄形象——舞剧《努力餐》的现实主义蹊径

2021-10-01 13:08:0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杨昕

海维清  张小艾

被众网友誉为“舞剧风暴”的“2021年全国优秀舞剧邀请展演”,已于9月29日在蓉正式拉开帷幕,担纲此次舞剧饕餮盛宴开场大戏的作品,是正今夏刚刚斩获第12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的成都本土舞剧《努力餐》。


作为革命历史题材“红色”舞剧,《努力餐》以中共四川特委委员车耀先等革命先辈为人物原型,努力勾勒并塑造了具有巴蜀风骨的红色英雄典型代表——“车老板”“黄三妹”“亮嗓子”等革命人物舞台形象。

因该剧“限定性”题材的必然要求,作品以现实主义为主要艺术手法,在创作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下文对该作贯彻“现实主义”手法在舞剧创作实践中的成败得失予以分析,诚为抛砖引玉,苟利舞剧编创事业的理论总结。

“现实主义”(Realism)作为特指概念,是指发生于19世纪,起源于法国的现实主义运动,代表人物有文学家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文豪,而在泛指的意义上,它主要是指文学、艺术作品体现出客观看待现实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显然,上述语境的现实主义,在以“精确符号”文字为媒介的文学中,以及以逼真、肖形为目的的古典油画中,似乎并无不妥。但当此种“现实主义”手法,应用于符号学意义上的“模糊符号”——肢体艺术——舞剧体裁时,其现实主义原则还需顾及“媒介间性”的媒介差异问题。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诸多现实主义舞蹈、舞剧作品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舞剧艺术的现实主义手法,绝不等于现实主义的“窄化”原则:“一段时间以来,在包括舞台艺术在内的文艺实践中,存在着现实主义被窄化、弱化甚至污名化的问题。”舞剧《努力餐》其主创导演也表示:“我们可能无法去复刻当年的惊心动魄,但我们愿沿着先辈的足迹去触碰他们留下的炽热的温度。”的确,历史无法被舞台完全“复刻”,舞剧的现实主义或许需要在文学、绘画的客观“白描”路径之外另觅它途,以适应身体律动作为舞剧主要表意符号媒介的这一根本属性,诚如导演阐述:“《努力餐》,用我们当下的视角回望,在充满了烟火气的众生相里面,勾勒出的是四川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现实主义舞蹈创作的难点往往在于,能否实现生活现实的“审美对象化”转换?尤其是在精炼、有限的舞台时空中,如何让现实生活散发馨香?

克罗齐指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意味着人们总是从现在的立场出发,以当前为参照来观察和认识历史。于是我们在舞剧《努力餐》中也看到相似的情形: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舞剧主创团队选择赋予《努力餐》这一革命历史题材以新的意义坐标:“共情化”与“在地化”。


一、在时间意义上,体现为剧中人物关系及行为设定的“共情化”。

革命先辈与今人生存的时代环境可谓天壤之别,彼时日寇铁蹄侵犯,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今日国家富强,承平盛世,岁月静好。如何使当下观众对革命先辈之壮怀产生设身处地的共情?编导首先选择赋予英雄人物以时代的温度:在“车老板”“黄三妹”甚至反派人物“冷处长”的人物关系设定上,并没有选择非黑即白的简单标签化处理,而是让他们在真实身份与虚拟身份之间周旋、切换,从而摆脱以往扁平化的人设,使人物更加多面复杂,利于观众多方位解读。

在人物行为设定和细节处理上,编导往往给予大量笔墨,尤其几乎贯穿作品始终的“吃”的行为、行酒猜拳…与其说是刻画历史,倒不如说是今天成都人民日常生活的某种写照。与之效果类似的情形还有舞剧结尾“车老板”为“黄三妹”洗脚这一场景的设定,此处编导并不执着于刻画历史意义的真实性,而选择立足于人物“理想模式”的真实性,力图为英雄注入鲜活的当下“人性”——那种类似“耙耳朵”的幸福。故此,从心理意义上,革命先辈不再距我们冰冷、遥远,反而拥有了与我们共情的那种温度,此为“共情化”。


二、在空间意义上,“在地化”的设定则体现在舞剧中处处陈设的巴蜀元素。

在舞台美术方面,青瓦木门的餐馆中,几把巨型竹制藤椅贯穿整个舞剧,川剧戏台、红筷土碗及各式川菜、火锅…还有从淫雨霏霏到“太阳出来喜洋洋”的场景设置,以及“亮嗓子”的变脸绝活和川剧“戏中戏”,乃至音乐中的巴蜀元素,甚至第四幕“努力餐血战到底”使用四川方言rap的念白…这一切无一不时刻提醒现场观众,故事发生的真实历史空间就在此处——成都。甚至这种浓郁的、随处可见的巴蜀元素叠加,让作品不自觉地极力传递出一种“天府生活美学”。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这种充满着烟火气的“在地化”的表达,着意于使受众产生共情的效果,进而达成传播效果。

由此足见,舞剧的现实主义道路在细节上有别于文学和绘画,如不能正确认识媒介的差异性,就不能在舞台实践中较好地贯彻现实主义手法。

在舞剧《努力餐》“共情化”与“在地化”的新意义坐标中,空间环境意义上的积极处理,使该舞剧“在地化”的意图尤为强烈鲜明。但在时间意义上,尤其在人物形象设定与人性共情层面,此作与其他同类型题材的作品比较,仍有值得探讨的空间。

此外,以往理论界“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论断如今看似陈腐,它也被诸多叙事舞蹈与舞剧如《中国妈妈》《鸡毛信》《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等优秀作品突破,但舞蹈、舞剧叙事不等于哑剧表演或戏剧表演+舞段,尤其大量哑剧动作充斥舞台,这也可能直接淡化舞剧的“舞”性,容易使之成为文学蹩脚的注脚,限于篇幅不作展开,但不可不察。


总之,在沉寂多年鲜有大作的“蛰伏”之后,在省、市各级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由成都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及《努力餐》剧组,以他们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历时一年多精心编创、修改、打磨的革命历史题材现实主义舞剧《努力餐》,最终于成功呈现于成都人民和全国观众的面前。《努力餐》做到了“用我们当下的视角回望,在充满了烟火气的众生相里面,勾勒出的是四川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此次距首演约一年后的“二刷”观剧,使我们感受到四川成都本土舞剧创作在紧跟国内顶尖舞剧创作潮流下,所取得的可喜成就,诚如韩业庭撰文所言:“判断一部作品是否是现实主义作品、其水准是高还是低,最终还是要看它能否作为当下现实的一种文本进入历史长河,成为记录时代的不可或缺的样本。”愿《努力餐》在国家艺术基金、四川艺术基金的持续支持、推动下,越走越高,续写成都市艺术剧院曾有的辉煌。

努力!

与诸君共勉。

作者简介:

海维清,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舞蹈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成都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艺术基金“全国首届舞蹈理论与评论人才培训班”成员。研究方向:舞蹈传播符号学、舞蹈美学与批评、艺术学理论与批评研究。

张小艾,四川大学文新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19级本科生。

(本文所配剧照由成都艺术剧院授权提供,转载须注明出处)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