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在建川博物馆的“沉浸式”诵读,《聆听新中国》播出引发反响

2021-10-08 17:43:0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裴蕾

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

国庆期间,“庆百年·迎国庆”情景诗演诵——《聆听新中国》节目在四川广播电视台播出。潘涛、李蓉、刘飞、袁莉、安丽等文艺工作者和艺术院校师生,在建川博物馆开展沉浸式诵读,还融入情景式表演,为祖国母亲送上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

据了解,这期节目从策划、创意到实施拍摄、制作播出,历时七十个日夜,多家单位参与其中,数百人群策群力,最终给观众和网友奉献了一台高品质、有创意、有情怀、有感染力的文艺精品。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节目将博物馆的“景”与诗歌的“情”充分结合,借助故事性或情景性的符号牵引,真正达成“情景交融”的沉浸式艺术效果。博物馆展厅当作舞台,在一件件带着历史气息的文物旁边,充满情感和力量的字字句句,仿佛带领观众“穿越时空”。

节目总导演寒露介绍,这次选择在建川博物馆完成沉浸式诗文演诵,是一种新颖的但又带有特殊情怀的尝试和探索。“博物馆珍藏着国家记忆,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让演诵者,让所有参与团队,让年轻的莘莘学子,带着满腔的激情走近他,以一首首掷地有声的诗文演诵他,无疑是一次世界观的重塑,浩然之气的培养,红色基因的有效庚续。”

“我们以满腔的激情和真诚,完成了对新中国72岁生日的深情献礼,也是一次对英雄的回访,对初心的叩问。展现了我们文艺工作者的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和主流情怀。”寒露说。

节目总撰稿潘勇感叹,在传统诗歌朗诵的表达手法上大胆植入“演”的戏剧元素,以“演诵合一”的视听融合,放大诗歌艺术的审美空间,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在节目执行导演海光看来,这是一场“沉浸式演诵”,从角色化的现场体验,到角色化的角度跟历史对话、跟文物对话,还有角色的角度发出历史的回响,全部都实现了。

节目播出后,引发了观众热烈反响。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袁维露观看节目后认为,以这样的方式告慰英雄、教育世人,十分动人。“让我们更好地与历史对话,与历史更加接近。”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