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成都路演,围追堵截“捉”孩子上学为何令人泪目?

2021-12-09 20:28:0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

12月9日,由新华社出品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成都路演。

从片名就知道,这是一部以脱贫攻坚行动中奋战在脱贫一线的第一书记为主视角的电影,特别的是,这也是国内新闻领域首次尝试基于新闻素材以电影方式表达的融合创作作品。这样一部主旋律作品,令不少现场观众泪目。

脱贫攻坚,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行动,书写又一场彰显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中国奇迹。在脱贫攻坚进程中,驻守在全国各地的300多万名第一书记、驻帮扶村干部扎根乡村,奉献青春和热血甚至生命,也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带领群众向贫困宣战,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事迹。

影片《我们是第一书记》就从数百个新闻采访素材中,选出了扎根西藏、四川、黑龙江、贵州等几个不同乡村的第一书记为聚焦对象,搞产业、兴教育、保丰收……通过不同的主题单元,以生动丰富的细节和饱满的情感张力,展现第一书记们在这场消除贫困大战中的真实作为和心路历程。

影片出品人兼制片人张苗,曾参与过《战狼2》《你好,李焕英》《流浪地球》《我和我的家乡》等多部爆款影片的制片、发行等。路演现场,张苗表示,在自己从事电影行业二十多年生涯中,这是非常特殊的一部影片,是基于新闻记者在一线采访所得来的素材,以电影方式来呈现。

制片人魏骅表示,这部电影的由来,是新华社主导的一个新闻选题,后来逐渐有了做一部电影的想法。这也决定了这部影片的一个基调——真实。历时三年创作,但片中的所有人物、故事、情感,全是真切地发生在这片土地之上,甚至在拍摄中,都完全没有脚本。

影片中,聚焦了来自四川凉山州布拖县博作村的前后两任第一书记——胡小明和罗洪。此前,一位新华社记者到博作村采访时,发掘了这个教育扶贫、以教育改变乡村的动人故事,被影片主创选中,放入到影片中。

这一篇章故事从2020年讲起,脱贫攻坚即将收官之前,原本已经结束派驻任务的胡小明返回博作村,要与现任第一书记罗洪并肩作战,一起打完“最后一仗”。

影片中,博作村乡村幼儿园里,因为长期的日照,孩子们的小脸虽然都是黑黑的,但欢快的笑声洋溢,特别具有感染力。

然而,在2016年,当胡小明第一次来到博作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确是另一番景象——全村一千个人中只有两个初中毕业生,由于文化程度低,当地群众对于教育普遍忽略和不重视,成为他在帮扶当地时首先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不读书就像是聋子和瞎子,出去打工别人给你发工资,你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只有教育才能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作为第一书记,要讲大道理,也要会讲心窝话,一遍又一遍,宣传普及教育的重要性。

在胡小明持续努力下,当地建起了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也不断提升。

然而另一个镜头——因为不会普通话经常逃课的二鬼,被二位书记从山头到屋顶围追堵截再次逮进学校,令人有些好笑却又感动。“不能放弃一个孩子,辍学不能有。”这是他们的底线和坚守,其实也反映出第一书记的日常——贫困群众的一切事务,都是第一书记的工作范围,大到全村的发展规划,细到贫困群众家中各种细碎鸡毛,他们的努力和奉献,就是发生在贫困村的一点一滴的改变:至2019年,博作村全村失学辍学情况清零。学前教育适龄儿童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清零。

没有过分的情感渲染,正是这些真实的情感呈现,打动人心。路演现场,导演任杰听到来自观众的热情反馈,情绪颇有些激动,他表示,这部影片就是由无数记者和基层帮扶一起创作出来的。

路演现场,胡小明和罗洪也来到了现场,看到自己的故事被搬上银幕,两人都有些动容。“虽然拍的是我们的故事,但我想这也是许许多多第一书记的共同心声。”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