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奖作家魏微新作《烟霞里》透视四十余年时代变迁

2023-05-08 18:56:1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何勇

四川在线记者 成博 肖姗姗

5月8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作家网联合川观新闻推出的“行进的风景——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第十期正式上线,鲁奖作家魏微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烟霞里》被深度探讨。贺仲明、陈培浩、李德南、林培源等文学评论家从《烟霞里》的文学语言、精神内核、现实意义谈起,揭示《烟霞里》的普遍意义和史诗气质。

《烟霞里》(魏微,人民文学出版社)      

《烟霞里》是魏微酝酿多年的长篇小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烟霞里》以时间为经线,以主人公田庄的经历为纬线,用编年体的方式,逐年检视和回顾了女主人公田庄繁茂又寂静的匆匆一生。她出生于1970年的一个小山村,然后读书,上班,结婚,生子,直至英年早逝于广州。作为改革开放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她的一生,亦与整个国家在这四十多年中的发展变迁同步。小说一经出版,便在文坛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些从田庄身上漫过去的时代浪潮,也都同时灌入四十余年间每一个人的生活。

“多年来,我一直有写编年体的意愿,人生几十年,一年年去写。”魏微表示,自己一开始想写一部父辈的编年史,但后来发现语言跟不上,只好放下,“重捡编年体写作,以我这代人为蓝本,是我在应稿后的一个本能反应,因为太方便了,不用做案头——虽然后来还是做了些。《烟霞里》开写于2021年8月,刨去中间开会学习、办活动的时间,我花了十三个月写成。”

魏微表示,她这些年养成了读年谱的习惯,年谱思维也几乎成了她的惯性思维。“看着一个个卓越的生命从我眼前流逝,他们从出生起人生的最初几年,他们和家人一起度过。祖父辈是干什么的,兄弟姊妹啥情况,性格是怎样养成的……尔后长大,求学,交友,跟各色人等打交道,他们本身就足以构成一个小社会。”正是在这种思维模式影响下,她决定将近四十余年的时代变迁在田庄的生命历程中进行文学化的再现。

“我以为,《烟霞里》虽然具有将人和时代融合的特点,但它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不是对社会的揭示,而是对人和生命的深切关怀。”评论家贺仲明十分注重从人和生命的角度对《烟霞里》进行分析,“这就使作品中的生活世界具有强烈的人物生命气息,当人物生命受到伤痛、特别是最终陨落的时候,读者就会自然受到较强的情感冲击,产生强烈的共鸣感。”

评论家陈培浩认为,《烟霞里》的语调其实是多元和起伏的。卷一、卷二尤其是出生的“1970年”,抒情与正谕的语调较突出,到了卷三,进入90年代之后,一种与城市日常生活氛围更为匹配的口语及反讽语调越来越明显,这恰恰显示了魏微语言的调焦和对焦的过程。

评论家李德南表示,如果隐去《烟霞里》的书名、作者、文类等方面的信息,单就形式与内容而言,我们有可能会把它视为一部历史学著作。“《烟霞里》在结构上采用编年史的方式。一个人的编年史为表,又以中国的当代史为里,由此,个人与时代互为映照,文学与史学交相辉映。”

评论家林培源从接续《红楼梦》所开创的中国小说传统出发,认为《烟霞里》是一部在21世纪回溯“改革开放四十年”、接续《红楼梦》传统的“时代之书”,“《烟霞里》里的田庄是个平凡人,没有传奇经历,但这并不意味着她的背后没有时代的动荡、家族历史的荡气回肠。魏微用看似超脱、实则悲悯的姿态潜到了河流的底部,打捞一个人的生老病死,也勾勒一个家族和时代的起伏跌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