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袁城霖
4月21日,电影《周永开》在全国院线公映。这部时长107分钟的人物传记电影,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周永开为原型摄制。影片围绕周永开工作生活的各时期,选取最有表现张力的段落,采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在现实与回忆两个时空的穿插叙述中,生动鲜活地呈现一个信仰坚定、笃定笃行的共产党员形象。
《周永开》剧照。
周永开一生践行“一辈子听党的话,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座右铭,始终恪守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被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周老革命”。影片拍摄过程中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也从侧面反映干群对这位楷模的敬佩。
“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周永开。达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汲取精神品质内核
从传奇人生中选取4个片段
周永开,1928年3月出生在四川巴中的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四川省原达县地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他一生忠于党、赤诚为人民。新中国成立前,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川北地区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全心全意为百姓造福,恪尽职守推动地方发展、脱贫攻坚、改善民生和生态建设;离休后,他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在达州万源市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周老的党性是刻在骨子里的,他的精神值得更多人学习。”影片导演聂云鑫是四川绵阳人,2021年6月29日,他收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直播实况,看到来自四川的周永开被授予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心里很崇拜。他被周永开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当得知达州市正在寻找拍摄周永开事迹电影的导演团队时,他毛遂自荐,拍摄筹备工作很快启动。
作为一名“95后”导演,聂云鑫此前已经拍过几十部短片,也拿了不少奖项,但拍摄主题宏大的主旋律院线电影还是第一次,内心不免有些忐忑。在聂云鑫看来,周永开的事迹已被很多人熟知,影片不只是简单地把周永开的先进事迹从平面文字转化为影音作品,更关键的是让周永开的精神在银幕上“立”起来。
《周永开》剧照。
把周永开八九十年的奋斗历程浓缩为一部影片,是一件很考手艺的事。聂云鑫及其团队首先要做的是全面了解周永开的人生经历,达州市相关方面提供了大量的书籍、资料和视频作品。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柳建伟应邀为电影编剧,前往达州实地走访了解。“编剧团队与周老面谈不下10次。”聂云鑫告诉记者,一些事情由于年代久远,周永开并不是记得很清楚。编剧团队获准阅读周永开的日记手稿,并通过老照片让周永开回忆背后发生的事情,一点点地了解更多故事。
此外,剧本创作团队还走访周永开的亲友、同事等共二三十人,包括周永开的儿子、儿媳、孙女,剧中人物楚正阳、余书记的原型等。他们还在周永开护林造林的花萼山上待了数日。
在深入了解周永开的事迹后,柳建伟对周永开顶住压力铁腕办案惩贪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传奇人生更加钦佩。他曾说,“别说拍一部电影,就是拍摄一部连续剧也足够。”
有限的影像时间道不完楷模的生平事迹。创作团队最终选择选取4个故事来呈现,以小见大,从不同侧面展示周永开高尚品质:青年时入党和参加党的地下工作、壮年时带领百姓修建化成水库、作为纪委书记查办张钱宝贪腐案、离休后在花萼山护林造林和搞建设。
具体到呈现方式上,4个故事并不以顺叙或者倒叙的时间线来呈现,而是以周永开第一人称自述开启全片,随后以自我回忆的方式,在现实与回忆两个时空的穿插中讲述故事。“避免记‘流水账’和枯燥的观影感受,提升观看体验感。”聂云鑫说。
呈现鲜活饱满形象
用心用情讲好故事
影片的核心任务是展现周老的高尚精神品质,这也是将4个故事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影片开场台词即奠定了全片的情感基调——周永开自述:“我这一生来讲做的最大的事就是有幸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我什么都做不成。”
影片讲述的第一个故事中,周永开在结婚当天目睹父亲被保长索要“保护费”,他搭救乡民被军爷毒打、挚友被军爷用枪打死、刚出世的孩子因高烧买不到药而死等诸多不公事件,乡村教师王明山一句话启迪——“如果森林着了火,没有一棵树能自保”,让周永开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从“读书只是为不被抓壮丁”转变为“为别人就是为自己”,从躲避世道转变为抗争不公。
“这世道是躲不过了,我不想躲了,我要扛着!”就此拉开周永开“一生忠于党,赤诚为人民”的奋斗历程,他在王明山的介绍下在北斗七星夜空中握起拳头宣誓入党。
《周永开》剧照。
“拍摄中我们一直抓住周老‘不忘初心’的核心点加以创作改编。”聂云鑫说。为了升华情感和凸显精神品质,影片在细节上做了不少专门设计。这些不经意的细节触动人心。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台词,在周永开带领百姓修建化成水库缺技术缺工具、上花萼山护林造林遭到群众阻扰时均出现过。聂云鑫说,就是要通过台词展现周永开笃定笃行的坚毅,“这种坚毅感染了他的身边人,也将感染银幕前的观众。”
影片还设计了腊梅等意象。影片开场,周永开说要上花萼山摘一些腊梅,送到在京参加“七一勋章”颁授仪式期间入住的京西宾馆,以表达对宾馆及工作人员的感谢。“腊梅在百花凋谢的寒冬盛开,其花语和象征是高风亮节、坚韧不拔。”聂云鑫表示,一方面腊梅是达州市市花,更重要的是花语与周永开的精神品质高度契合。
电影有不少片段讲述周永开与妻子吴应明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比如,吴应明告诉他“这辈子跟着你不怕吃苦”,劝他去读书;周永开把一小瓶海水作为礼物送吴应明,并命名为“相思水”;周永开在花萼山护林造林结束后履行承诺,与妻子补拍了人生的第一张结婚照。
聂云鑫说,这些温情满满的瞬间,让整部作品的情感表达更为丰满。“主旋律电影一不注意就会拍成‘说教片’,那样观众很难接受。”
影片尾声阶段,周永开与家人相聚在花萼山上,呈现温暖的大团圆场景。周永开说:“借今天这个机会想多说两句,作为家庭成员向你们道歉……”他自己觉得一生中给予家人的陪伴太少、支持太少。
影片最后以周永开自述的方式结尾,“我这点付出又算什么!他们(革命烈士)为了国家希望用生命追随党,我就应该用我的一生追随党!”与电影开头形成首尾呼应,再次升华电影情感。
以行动表达致敬
干部群众全力支持拍摄
周永开的事迹为达州广大干部群众熟知,在他们心中周永开是榜样是楷模。在影片拍摄中,干部把敬佩之情转化为对拍摄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影片于2022年1月12日开机,达州市委宣传部于2021年12月下旬发布了影片拍摄消息,招募配角演员和群众演员。消息引发热烈反响,党员干部争相报名,认为能够在偶像的影片中出一份力甚至有一个镜头,是一件幸运的事。
电影在达州市通川区、达川区、万源市和巴中市恩阳区取景拍摄。整部戏中,修建化成水库是群演最多的一场,达550余人。“参演人员包括学校教师、机关职工、消防官兵等,还有拍摄地周边的村民主动报名,各方面的参与热情很高。”通川区委宣传部干部郑涛说,拍摄时正是寒冬,周边村民自发组织队伍,把烤红薯、白水煮土豆等食物送到拍摄场地给大家吃。
花萼山拍摄地项家坪村,是周永开在花萼山护林造林时居住的地方,村党支部书记龚代礼主动承担起给拍摄团队提供饭菜的任务,“一般每天200多份盒饭,最多时500多份。”龚代礼叫回女儿和2个侄儿以及村民一起做饭。事后龚代礼才坦白,他那段时间因为降温而感冒发烧,为了不耽误做饭,他白天干活晚上输液。
“得知要来取景拍摄,村民们都很支持。”龚代礼说,周永开在项家坪村住了20多年,帮助通“路水电”和种植萼贝,可以说恩重如山,“大伙只有一个愿望,把电影拍摄好,让全国人民都知道这样一位好书记、好老人。”
当剧组进入巴中市恩阳区取景拍摄,同样得到大力支持。
《周永开》宣传海报。
达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罗茜表示,“影片凝聚了各方面的心血,所到之处都不遗余力支持,并且是无偿的。”
4月14日,电影《周永开》在成都举行首映式,4月21日在全国院线公映。电影上映以来,受到各方关注和点赞。
中国艺术报主编康伟评价说,反映英模人物的电影是很高难度的创作类型,《周永开》选择的故事都具有典型性,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周永开的精神境界,从一个维度丰满了周永开的人物形象。而每一个故事的切换也随着非常自然的“意识流”在“上下文”之间铺展开来,令人印象深刻。
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看来,从矛盾斗争中表现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中国主流电影创作积累的宝贵经验,《周永开》充分调用了这一创作手法,成功塑造了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敢于拼搏、甘于奉献的崇高党员形象。并且通过精致的细节、情节,烘托和升华了精神情感。
周永开的事迹也吸引着各地干部群众纷纷走进影院。截至5月24日,电影《周永开》仅达州全市影院即放映2796场次,8.87万人次观影,票房312.67万元。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达州市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提供)